聊聊中国在日本的小留学生
日本留学 聊聊中国在日本的“小”留学生
即使你没有来过日本,如果你曾经看过张丽玲十几年前拍摄的讲述一群在日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经历的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你就会同我一样,可以自然地从心底感受在日留学生的艰辛、成长和幸福,也会像我一样,不再单纯地从第三者的角度去体会别人的人生,而是尝试更多地理解和分享别人的心灵故事。纪录片中有一集的题目叫《小小留学生》,真实深刻地讲述了一名9岁的北京小女孩张素,同母亲一起跟随在东京工作的父亲来到日本,在日本公立小学中学习和生活的感人故事。
在初到日本坐电车时,当被问及不懂日语害不害怕时,纪录片的小主人公张素坚定地说:不害怕。那如果日本小朋友欺负你,你怎么办?她说:用学习对付他们。我着实诧异于这两个答案,也为这个9岁小姑娘的坚毅感到骄傲。跟父母团聚,跟家人在一起是每一个中途追随父母来到海外的小孩子的心灵依托,所以他们不怕。而在异乡或是国外,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得比当地人更好,从而赢得大家的尊重。这两个道理,无论是对张素这样的小留学生,还是对像我这样的大留学生,都是共通的吧。
现实生活中,从事教育科研、新闻报道或者政策研究的人们,往往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海外求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其他研究型人才,即这些大留学生身上,而容易忽视像张素这样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来到日本的小留学生,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人生和故事。今天,难得有机会通过文字的 ……此处隐藏1418个字……,由于所在的学区是战后遗孤及家属的聚集区,每个年级大约有1/3的孩子跟中国有较深的渊源。受父母语言能力的限制,大多数的孩子在家中100%使用中文,在学校100%使用日语。研究表明,在幼年时掌握双语的儿童,其考虑问题的方式和看问题的视野会相对更加多元化。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掌握两门语言和理解两种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观地描述这些孩子的日语和汉语的语言能力。对于在日本长期生活的孩子而言,汉语和日语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前后轮一样大的时候才能骑得更远;它们也更像是同一水域里的两座冰山,人们看见的是海面以上两座独立的冰山,但在海平面以下其实它们共享着大部分躯干。基于以上理论,以我导师为代表的研究小组正在着手利用已有的
日本留学 聊聊中国在日本的“小”留学生
评价工具来客观地测试双语儿童的听、说能力;同时,又在尝试通过绘本或课外读物阅读等方式,来进行阅读能力测试工具的开发。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能为身边的这些孩子做些事情,我感到很高兴。这些测试都是通过一对一访问的形式来进行的,大多数孩子的汉语都停留在听、说的层次,在读的层面上,孩子们的汉语略显笨拙,不过你会从他们努力阅读的样子中可以看到希望,每个孩子都具有成为双语人才的希望。经过一系列测试,最终会形成对每个测试儿童的评价表格,供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参考。
来到日本以后,我时常会跟身边的大留学生们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历,同时也在协助导师科研的过程中,深深体会了每个小留学生的努力和坚持,他们的经历与感受,有些是我们这些年长者不曾体味和知晓的,甚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希望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他们是家庭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
我的留学生活还在继续,怀着感恩的心,希望日后的每一天都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