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评价的误区及对策方法
当前,习作评价存在着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教师批改过于“细致”。
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二是对学生写的周记或小练笔,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的所在,根本就无法着手修改。三是由于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习作本复查不严,有些学生修改就不认真对待,稍有点困难就不愿动脑筋修改。四是教师在批阅时就打上的成绩,使一些学生感到习作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因此改与不改都无所谓。
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评价这一环节的研究。因此,对习作的评价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批改习作是习作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习作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
对策一:评价内容应多元化
提倡评价内容多元化,标准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做硬性统一。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加以肯定。一些同学尽管他们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或许有些偏差,但是他们在习作中表达了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也应该用好的等级去鼓励他们,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此处隐藏480个字……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
对策三:充分发挥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
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注重评语的激励与指导功能。如,有肯定赞美性的:“在你的笔下,国庆之夜是那么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你用笔写出了自己的心声‘祖国,我为你自豪。’我们相信伟大的祖国会越来越繁荣昌盛。”有指导提示性的:“你笔下的小白兔确实很可爱,但是你能再仔细观察,把它吃草、走路、睡觉的样子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吗?”也有情感交流性的:“老师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但凡事都不要冲动,静下来好好想一想,你便会发现妈妈是为你好;轻轻唱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你就不会恨妈妈了。”还有祝愿期望性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你的心愿就会变成美妙的现实!”等等。学生读了这些评语,心灵就会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获得难忘的教益。
对策四: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习作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习作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例如,可以让学生先给自己的习作写评语,打上等级,然后由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写出赏识性的评语,也可以让学生互当小老师进行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启迪学生思辩的灵感,激活学生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